中国卒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地方动态(首页)

广东省卒中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暨南脑血管病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金秋羊城,胜友如云。8月29-30日,『广东省卒中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暨南脑血管病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年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1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聚焦脑血管病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携手为健康广东建设贡献才智。

 

大会开幕式由广东省卒中学会秘书长黄立安教授主持,国内外众多脑血管病领域专家出席会议,共同通过开场视频回顾了学会过去一年来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及科普推广等方面的努力及工作成绩。

 

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会长、大会主席徐安定教授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向与会的领导、嘉宾和同道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系统回顾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期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凝聚科学共识、深化多方合作,持续聚焦卒中防治领域,进一步提升广东省脑血管病防治水平,惠及更多的百姓。

 

广东省卒中学会法人代表、副会长胡学强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学会始终致力于为专家学者搭建展示创新成果、交流临床经验、共谋学科发展的平台,希望各位同道充分利用本次会议,积极交流新进展、新研究和新技术,激发思想火花,共同为我省乃至全国卒中防治事业注入新动力。

 

澳门卫生局副局长、澳门神经医学会会长、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院长戴华浩教授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强调澳门与广东地缘相近、人文相通,长期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期待通过进一步合作,深化大湾区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为居民健康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主论坛作为本次学术盛会的核心论坛,也是展现当前脑血管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转化成果的重要平台。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英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潘小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跃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斌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唐亚梅教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褚晓凡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陆正齐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章成国教授联袂主持,并进行精彩的学术点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学强教授就《缺血性脑卒中铁死亡机制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度解读。胡教授指出神经血管单元(NVU)中细胞内铁过载是脑缺血后引发铁死亡的主要病理机制,并详细分享了该领域在卒中后血管和神经重塑方面的前沿研究进展与潜在临床干预对策,为开发神经保护新方案提供了重要方向。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教授以《脑卒中脑保护进展及临床转化研究》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他紧扣脑卒中脑保护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与临床热点,全面系统阐述了血管-神经-免疫网络在脑卒中不同阶段的精准免疫炎症调控策略,强调重点关注缺血阶段神经细胞氧糖感知机理及神经免疫炎症的重要机制与转化研究进展。

 

来自美国HonorHeal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David Wang教授在《溶栓30年,热点和困惑》的演讲中,以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疗法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临床困惑展开学术分享,期待更多高质量的溶栓药物临床试验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丽萍教授带来了《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联合治疗:STAIR会议解读》的专题报告。刘教授从国际研究视角出发,指出超早期脑保护的主要治疗目标应聚焦于保存半暗带组织、延缓梗死核心的扩展,以增强再灌注治疗的获益;此外,她还强调临床结局评估应包括特定功能领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以便捕捉多个功能领域的临床意义性改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汪昕教授通过内容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阐述了《脑血管形态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汪教授指出脑血管形态特征在ICAS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脑白质高信号、临床特征可有效预测一年内卒中复发风险,并强调开展队列研究进行脑血管形态特征、血流动力学、管壁等多组学影像分析,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进行危险分层,将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

 

华为医疗军团资深架构师余剑波以《华为医疗AI场景探索与落地实践》为题,分享了通过人工智能发展开启医疗新范式的多个案例,强调加速智慧诊疗应用落地将实现数据平台的标准化和共享化,既为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国家行动提供科技支撑,也提升中国脑血管病医疗的可及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丽华教授带来了题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个体化再灌注评估与决策》的学术报告。王教授基于临床研究荟萃分析以及再灌注治疗策略中静脉溶栓与取栓治疗的多个病案分享,指出影像评估方案的日益完善和更多RCT新研究结果的不断公布,为更多超/晚时间窗的AIS患者提供更新、更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使其从再灌注治疗中真正受益,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的讲题是《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与干预研究》。徐教授以详尽的数据分享了急性脑梗死EVT预后预警的研究,强调可视化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预测大血管取栓治疗后的预后,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的个性化防治策略,让更多患者获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围绕《缺血性卒中患者降脂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演讲。徐教授分享了多项国际研究成果,指出针对不同靶点的联合降脂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复发风险,且不影响患者的出血和认知,并强调LDL-C是缺血性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科学声明中建议超高危缺血性卒中将LDL-C控制在1.4mmol/L以下且需要长期达标。

 

为期两天的大会议程丰富而紧凑,除主论坛外,还联合各专业分会,聚焦卒中相关领域,围绕卒中再灌注治疗、规范化诊疗及全程管理等,特设多个专题分论坛,以专家讲座、学术研讨、临床知识竞赛等多元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学术平台。

 

8月30日下午,本届年会圆满落幕!广东省卒中学会副会长赵斌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副会长王丽娟教授现场公布了本届卓越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

 

徐安定教授在大会总结中,向所有与会专家、长期支持学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辛勤付出的台前幕后工作人员致以诚挚感谢,并介绍了本届年会盛况:共设1个主论坛和15个分论坛,邀请了48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包括53位资深专家,共完成了198场专题报告;线下注册参会人数超过1300人。本次年会成功汇聚多学科力量,协同推进卒中防治事业发展,谱写了学术交流的新篇章。

 

大会尾声,徐安定教授向全场嘉宾发出盛情邀约:“让我们明年再度相聚花城广州,共襄2026年度学术盛会!”这一真挚寄语为大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开启了卒中领域携手共进的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