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

发布时间:2024年9月11日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一、项目介绍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隐匿且异质性强,涉及多种发病机制,因此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50%,此外,脑小血管病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可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目前临床上针对CSVD并无明确的指导用药。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脑小血管病领域的临床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探索银杏酮酯制剂应用于脑小血管病早期防治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型医学研究。2024年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将在三年时间里持续投入研究基金,鼓励对银杏酮酯制剂应用于脑小血管病早期防治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型医学研究进行资助。欢迎脑小血管病领域的广大医生积极申请和参与!

 

 

二、项目资助研究方向

  针对脑小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除外)或脑小血管病共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的临床与基础科学问题,鼓励探索银杏酮酯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 临床研究课题:每年2项,每项可申请资助金额50万元,择优录取。

● 基础研究课题:每年2项,每项可申请资助金额15万元,择优录取。

 

 

三、项目流程

2024年9月                   发布课题申报通知

2024.10.01 - 2024.12.31    科创研究课题申请

2025.01.01 - 2025.01.31  初筛符合要求的课题

2025年2月                      评审结果公布

 

 

四、项目申请

--申请条件--

1.申请人所在单位须为公立三级医疗机构,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申请人须为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医生,具有相关基础、临床研究课题的经历以及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队伍;

2.申请人需保证资助期限内每年在依托单位从事与课题相关研究工作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

3.申请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须确保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来源合法合规、数据和隐私安全等符合相关法律规范;项目研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申请要求--

1.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撰写。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和涉密的内容。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申请人需要确保项目相关专家/研究人员获得其所在科室及单位(如科研处等管理机构)的知情同意。

3.申请人在立项前签署《申请人声明》,承诺2年内保质完成课题全部研究工作(不包含文章发表时间),并在研究结束后1年内发表至少1篇SCI文章。

4.《申请人申明》列入申请书中,申请人需签署申请人声明,并将扫描件发送至项目专用邮箱gbe50_csvd@chinastroke.net

5.申请书经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项目获取资助资格后,需要申请人参照评审意见对相关课题资助内容要求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设计,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善后的定稿版《申请书》。

6.申请人均应当使用唯一身份证申请项目。申请人在真写本人及主要参与者姓名时,姓名应与使用的身份证件一致;姓名中的字符应规范。

 

--申请材料--

● 申请文件

1.需提交完整的《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申请书》(详见附件1)

2.需提交《申请人声明》(详见附件2),并由申请人亲笔签名。

3.申报指南可参见《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附件3)

 

● 提交申请日期及材料

1.2024年度课题请于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

2.将下述2项申请材料提交至项目专用邮箱:gbe50_csvd@chinastroke.net

1)《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申请书》(Word版本,全文请使用宋体五号字体)

2)《申请人声明》(扫描件,含签名)

● 结报文件

1.报销流程及标注参考《报销流程及标准》(详见附件4)

2.中期报告需要参照“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模板,提交中期报告(详见附件5)

3.结题报告需要参照“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模板,提交结题报告(详见附件6)

4.延期申请要求(详见附件7)

 

五、项目机构与制度

--项目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主席

王伊龙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评审委员会成员

何士大教授

中国卒中学会

陆正齐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刘丽萍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程  忻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范玉华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谷文萍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高  峰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刘改芬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潘岳松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宋海庆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吴  波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周国钰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评审标准--

● 评审方式:基金评审由评审委员会独立评审,公平、公正、公开确定中选课题。

● 利益冲突回避:若申请人与评审委员会成员隶属于同一工作单位,则涉及到的评委将不参与该申请人项目的评审。

● 评审原则:

1.研究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2.研究创新性:涉及理论、方法或技术创新;

3.研究科学性:总体试验方案应具备合理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4.研究可行性:申请人及项目研究人员应具备适当的研究经验;申请人有能力提供相应的硬件试验条件,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

 

--评审流程--

 

--经费拨付流程--

 

 

--经费拨付管理细则--

研究课题经费拨付参照实际执行进展管理,拨付比例上限参照“经费拨付流程”图示,相关要求如下:

1.所有中选课题研究周期不应超过24个月。

2.临床研究课题应在公示日起6个月内完成伦理获批及第一例入组;公示日起12月内应完成临床研究入组50%。

3.所有中选课题应在公示日起12个月内提交中期报告,公示日起24个月内提交结题报告(结题报告不可延期)。

4.若因特殊原因未按时间完成研究,可申请中期报告延期一次(最多可延期3个月),延期要求见结报文件附件7

5.若无特殊原因未完成且刻意拖延的课题,项目组将停止拨付课题经费;申请人不得再次申报脑小血管病中青年科创研究项目。

 

 

六、项目公示

待评审后公布

 

 

七、联系我们

负责部室:学会发展部

联系人:朱波微

联系电话:010-57986259

电子邮箱:zhubowei@chinastrok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