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科普作品(首页)

卒中防治的常见认知误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2日 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具有突发性和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让人闻之色变。但是,卒中可防可治!在面对这种可怕疾病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而使自己和家人陷入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之中。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卒中防治认知误区:

 

误区一:卒中是老年人的“专利”

很多人认为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年轻人不会得。事实上,卒中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卒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差、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熬夜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卒中风险。年轻人也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误区二:卒中发作前没有预兆

实际上,卒中发生前会有预兆,这些预兆大多数时候是短暂性的,但也必须得到我们高度的重视。

常见的预兆包括突然出现的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平衡失调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然后完全消失,但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些患者因为忽视了这些预兆,导致病情恶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三:卒中后只能依靠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唯一手段。对于卒中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同样重要。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多种手段,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活动技能,提高自理能力。

 

误区四:卒中后无法再恢复正常生活

卒中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患者无法再恢复正常生活。事实上,许多卒中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都能够重新回归社会、享受生活。这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以及医生的专业指导。

 

误区五:卒中是“不治之症”,得了就没救了

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虽然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并不意味着得了就没救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关键在于患者和家属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于卒中的治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效果。

 

早期识别、及时送医、专业治疗以及后续的康复训练,都是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